藤千千

动漫影视同人
观后感
杂七杂八
我到底补了多少番没来得及写观后感啊……

日常读写全攻略——领会精神即可的三本“工具书”

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一个经验,日本人特别喜欢写“读书书”,美国人特别喜欢写“写作书”。


而且哪本写得都挺像模像样的,听上去非常有道理,看完之后才发现“我看了个啥”“有用嘛”“怎么用啊”?


不妨先问问自己:我看书是为了什么?


看也好不看也罢,所谓虚无缥缈的“素质”什么时候用得上,准备再久也不一定有机会落到脑袋上,还不如及时享乐。


只要抱着上面这种心态,那书不用读,读写方面的工具书更不用读。


只要明确“读书”这个大流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  “输入——整合——输出”  这个任务,那么下面这三本书还是值得参考的。


1.阅读——输入信息


阅读最要避免的是:读得太快,追求“我读完了XX本书”。


的确,“读书多”是一个挺值得炫耀的事儿,一本一本的刷过去很有成就感。


然而,并不是人人都是冯蘅,《九阴真经》过目不忘。(更何况人家冯蘅也不是泛泛扫过就背下来的。)


(1)读书重要的是,读过的内容不仅仅过了一遍眼,也在脑中触发了一次反馈。


书中的文字是不是有道理,我有同感还是不认同其中说法。


阅读时一定会在头脑中触动这个开关,输入过程就在这时进行——


意识到这次反馈,并且初步记录此次反馈。


蜗牛阅读上的“批注”功能就非常适合把头脑中一闪即逝的反应记录下来。


(2)除了批注之外,还有笔记。


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【日】奥野宣之、张晶晶

↑这哥们是个笔记狂魔,几乎所有出的书都跟写笔记、写手帐相关。看了两本之后,最大的体会就是——他记笔记就是为了写“如何记笔记”。


形式大于内容必然是过于夸张的笔记法,但不可否认,记笔记在阅读尤其是有效输入信息方面是有重大作用的。


这本书最重要的精神就是“合理进行读书笔记”。


思维首先要转变:


笔记不是为了“万一有一天用得到,先码再说”,而是为了“让书籍中的内容融入我的脑中,以便再用”。因此笔记的内容最重要,但形式因人而异。(打字还是手写,A5笔记本还是A4笔记本,百乐还是晨光,这都还是看自己的习惯。但尽量不要用ctrl+C和ctrl+V。)


每读完一节或者一章内容,停下来,稍作回忆,翻一翻前面的内容,做一个总结和评论。


注意,一定不要一边看一边写,读完一个模块后再记笔记,头脑中会有更加完整的想法。


印象最深刻的语句可以摘录,但一定要留出空当给自己的评语和想法,并且要把两者进行对应和区分。


比如每次摘录文段之后留出一两行的空行,之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想法;再比如把本子分成两部分,左侧是摘录,右侧是想法。Whatever。


2.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留意——整合信息


读书远远不够。还有电影动画游戏……


生活中值得留意的事情非常多,尤其对喜欢写文章的人来说,生活中的素材甚至比书籍还要重要。


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,真的非常重要。当然,手机备忘录也是同理。


如何有效整理信息【日】奥野宣之、苏萍

↑又是他,这哥们写笔记又写出一本书来。


不一定非得像他一样随身携带一个A5大本,一个笔袋里面装着笔、胶棒、剪刀etc。方便起见,一个小学生记作业的本子都可以,当然最好带笔插,方便带一根笔。


这个本子就是捕捉随时随地都会出现的灵感。


最大的作用就是“捕捉”。


走路、上厕所、洗澡——三大灵气活动。这个随身携带的本子就是负责把这个时候的胡思乱想记录下来。


除此之外,跟朋友闲聊的时候蹦出来的梗,看杂志看报看微博发现的沙雕段子,开晨会时候对老板的吐槽,点外卖发现哪家甜点好吃哪家米饭难吃……这些都是可以记录下来的东西,而且可以无条件无差别地记录。


这就是所谓的“大杂烩”笔记。


这个本子是真是的生活记录,动笔记下,实际上就是整合生活中的各类信息。它不像读书笔记,一本就是一本,它是存在着跨领域头脑风暴的,非常值得珍惜。


(不同于书中论断)这个本子尽量和读书笔记、观影笔记分开。


第一,读书和观影时比较规整的活动,不同于生活中的琐碎杂事,在记录时的思考深度会有区别,如果与琐事记录在一起,可能会干扰读后感、观后感的思考。(读观后感与生活琐事的画风就不一样啊!)


第二,两个本子可以同时摊开在面前,更有利于对照和联系。


3.有逻辑地构思文章——输出信息


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【加拿大】布兰登·罗伊尔、周丽萍

↑这本书的“写作”主要是实用性文体,基本足够生活中的一般性写作使用。(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:后面有练习题!!!!!)


想当网文大神、严肃文学大家、自媒体大佬……这本书可能就不太够了。


前面两部分已经把素材搜集到位,并且进行初步整理了。那最后一步就是输出了。


写作一般有两种方式: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。


(1)自上而下


这是最常见的构思方式,也就是命题作文。生活中用到最多的估计就是这个了吧(大学写个小论文,老板让你写个文件啥的)……


实用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清晰。《红色写作书》中把这类逻辑性的技巧都进行了讲述。


  • 第一步:确定主题


  • 第二步:三段式寻找三个论点,把文章骨架支撑起来。


  • 第三步:填入论据论证,修改完成。


要注意的是,这种文章宁可文字干巴,也不要过分追求辞藻华丽,搞得佶屈聱牙,反而信息冗杂。


具体操作的时候,可以参考奥野宣之的《如何有效整理信息》中《使用大号纸张移植信息》一节。用A4纸整理单篇文章所需信息,建议加上思维导图法,可以更加清晰地把主要论述的内容及其关系表现出来。


(2)自下而上


适用于小说写作。


我最近想到一个特好的梗,超棒的故事情节,想拿来写一个小说!


长篇小说有时候也可能只是上厕所时偶然迸发出的一个灵感,脑内世界展现出一个怎样动人的场景,于是开始思考从此生发能够写成一个怎样的故事。


这往往需要一个专门的空白本子或者文档,来融合各式各样的点子。


这种写作更像是从表象向深处去挖。这样一个场面会在怎样的情节中,这样的情节会在怎样一个大故事中,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,这个背景建立在什么样的世界观之上……一发不可收拾。


而这样的写作模式更加用得到之前整理的所有素材。


因为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世界,在这个世界中,必须有各种活的、生动的人和事,时时发生。


综上所述——


如果你确实有日常的读写目的和需求,以上三本书值得参考。也仅限于理性参考,刻板一步步学不可取。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可以细读,尤其是《红色写作书》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,可以看看后面的练习。三本书加起来也就一千页上下,不需要用太多时间在这种工具书上。


领会精神就够了。


评论

© 藤千千 | Powered by LOFTER